棕腹隼雕: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添加到分类:物种)
 
(未显示2个用户的11个中间版本)
第30行: 第30行:


== '''体长''' ==
== '''体长''' ==
'''50~61 cm'''
50~61 cm


== '''翼长''' ==
== '''翼长''' ==
'''105~140cm'''
105~140cm


== '''生境''' ==
== '''生境''' ==
'''出没于亚热带至热带的低地森林林缘。'''
出没于亚热带至热带的低地森林林缘。


== '''鸣声''' ==
== '''鸣声''' ==
'''单音节尖厉的“ki~ki~ki~~”声。'''
单音节尖厉的“ki~ki~ki~~”声。


== '''识别''' ==
== '''识别''' ==
'''较小的棕、黑、白色雕。具短羽冠。成鸟顶冠、脸颊和上体近黑,尾部深褐色并具黑色横斑,尾端白色,颏、喉、胸部白色并具黑色纵纹,两胁、腹部、腿部和尾下覆羽棕色,腹部有黑色纵纹。飞行时初级飞羽基部的浅色圆斑十分明显。未成年鸟上体黑褐色,具近黑色眼斑,眉纹略白,下体偏白。虹膜红色,喙近黑,蜡膜黄色。'''
较小的棕、黑、白色雕。具短羽冠。成鸟顶冠、脸颊和上体近黑,尾部深褐色并具黑色横斑,尾端白色,颏、喉、胸部白色并具黑色纵纹,两胁、腹部、腿部和尾下覆羽棕色,腹部有黑色纵纹。飞行时初级飞羽基部的浅色圆斑十分明显。未成年鸟上体黑褐色,具近黑色眼斑,眉纹略白,下体偏白。虹膜红色,喙近黑,蜡膜黄色。


== '''分布''' ==
== '''分布''' ==
'''印度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和大巽他群岛。在中国为罕见留鸟,仅于海南岛海拔1500m的森林中有过记录,可能亦见于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
印度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和大巽他群岛。在中国为罕见留鸟,仅于海南岛海拔1500m的森林中有过记录,可能亦见于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


== '''迁徙''' ==
== '''迁徙''' ==
第59行: 第59行:


[[分类:物种]]
[[分类:物种]]
[[分类:鸟类]]
[[分类:动物界]]
[[分类:动物界]]
[[分类:脊索动物门]]
[[分类:脊索动物门]]
第65行: 第64行:
[[分类:鹰形目]]
[[分类:鹰形目]]
[[分类:鹰科]]
[[分类:鹰科]]

2024年5月9日 (四) 09:48的最新版本

编号 223
中文名 棕腹隼雕
英文名 Rufous - bellied Eagle
拉丁名 Lophotriorchis kienerii
IUCN红色名录等级 NT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二级
CITES -
鹰形目
鹰科

体长

50~61 cm

翼长

105~140cm

生境

出没于亚热带至热带的低地森林林缘。

鸣声

单音节尖厉的“ki~ki~ki~~”声。

识别

较小的棕、黑、白色雕。具短羽冠。成鸟顶冠、脸颊和上体近黑,尾部深褐色并具黑色横斑,尾端白色,颏、喉、胸部白色并具黑色纵纹,两胁、腹部、腿部和尾下覆羽棕色,腹部有黑色纵纹。飞行时初级飞羽基部的浅色圆斑十分明显。未成年鸟上体黑褐色,具近黑色眼斑,眉纹略白,下体偏白。虹膜红色,喙近黑,蜡膜黄色。

分布

印度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和大巽他群岛。在中国为罕见留鸟,仅于海南岛海拔1500m的森林中有过记录,可能亦见于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