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嘴金丝燕:修订间差异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2024年5月6日 (一) 09:34的版本
编号 | 532 |
中文名 | 短嘴金丝燕 |
英文名 | Himalayan Swiftlet |
拉丁名 | Aerodramus brevirostri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雨燕目 |
科 | 雨燕科 |
体长
13~14cm
生境
活动于低到高海拔的山崖石灰岩溶洞。
鸣声
低声尖细的“ci~ci”声紧接着一连串“te~te”颤音。
识别
较小的偏黑色金丝燕。两翼长而钝,尾部略分叉。腰部颜色多样,从浅褐至偏灰色,下体浅褐色并具略深的纵纹。跗跖略微覆羽。innominatus亚种比指名亚种腰部更偏灰色。inopina 亚种腰部色最深。rogersi亚种体型比指名亚种略小,且腰部羽色仅略深于背部、下体较白、跗跖不被羽。
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南和中南部、东南亚以及爪哇岛西部。在中国,指名亚种见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北部,innominatus亚种繁殖于华中而越冬于泰国南部,rogersi亚种为云南西南部永德地区的罕见留鸟。
习性
集群快速飞行于开阔的山峰和山脊。营巢于岩石裂缝,巢材为苔藓,不可食用。
迁徙
部分迁徙短嘴金丝燕是部分迁徙鸟类,似乎只有相对较小比例的种群会向南迁徙过冬。在马来半岛记录到十一月至三月的迁徙鸟类。马来西亚弗雷泽山(Fraser's Hill)在十一月记录到的夜间迁徙鸟类可能是指名亚种(nominate race)或无名亚种(innominatus)。在马六甲海峡,九月中旬至十月初记录到通过廖内群岛(Riau Archipelago)的四只过境鸟类,十一月从灯塔收集到三只未确定亚种的鸟类;被认为是Karimun Besar的常见过境鸟类。在苏门答腊岛,短嘴金丝燕的地位不确定,过去曾报道该物种是一个繁殖居留鸟类,但可能只是冬季访客或迷鸟;十月初在S Serkap上空观察到约2860只快速飞燕鸟,可能指的是该物种。名义亚种是在喜马拉雅山部分地区的高度迁徙鸟类,在尼泊尔海拔900至2750米处越冬;在孟加拉国东北部有少数记录,该物种可能仅是不规律的冬季访客。无名亚种的模式标本来自南安达曼群岛,在那里该物种可能只是冬季的罕见迷鸟。火山金丝燕是严格的留鸟。罗杰金丝燕在苏梅府以南的地区尚不确定;已在中国云南西南部(华南地区)有记录。(摘自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