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脸海番鸭: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导入1个版本)

2024年5月3日 (五) 11:39的版本

编号 49
中文名 斑脸海番鸭
英文名 Stejneger's Scoter
拉丁名 Melanitta stejnegeri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CITES -
雁形目
鸭科

体长

51~58cm

翼长

86~99cm

生境

在我国,繁殖于泰加林区的淡水湖泊、平缓的大河中,越冬于砂质海岸、卵石海岸地区或大型淡水水域中。

鸣声

极度安静,偶尔会反复发出短促、沙哑的“嘎”声。

识别

全身近黑,体型比黑海番鸭更大、更长。尤其是斑脸海番鸭,斜度平缓的额头和细长的尖嘴形成像三角尺、如脸长的头型。无论雄性雌性成幼,次级飞羽(以及大覆羽尖端)的白色部分可作为与黑海番鸭、斑头海番鸭区别的要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白色部分经常隐藏在肩羽和胁羽下以致看不见。无论雄性雌性成幼,喙基部的形状是与斑头海番鸭区别的重要识别点。雄性第二年冬羽:似雄性成鸟,喙的瘤较低,眼睛下面的白色区域小。雄性第一年冬羽:冬季磨损的褐色稚羽和新换的黑色羽毛混杂,介于雄性和雌性之间,多数比较容易识别。喙上的瘤未发育,腹部淡色,覆盖着稚羽特有的细褐色斑。比雌性第一年冬羽体型大一圈,喙更长且大,显得脸长而眼睛小,虹膜逐渐从暗色变为灰色,鼻孔下方出现清楚的粉红色,可综合以上几点来判断。雌性第一年冬羽:似雌性成鸟,腹部淡色且覆盖着稚羽特有的细斑。褐色的褪色稚羽比雌性成鸟更淡,与新换的黑褐色羽毛形成对照,给人拼凑的感觉。脸部稚羽磨损褪色严重的个体的白色部分更大,与换羽完成的暗色部分形成不规则的模样,从远处看容易被误认为是斑头海番鸭雌性,需要结合头部形状以及有无次级飞羽的白色部分来综合辨别。换羽过程中,游动时与雌性成鸟的区分难度更大,需注意腹部残留的稚羽。与雄性第一年冬羽相比,体型小一圈,喙也略小,没有雄性那样夸张的长脸,虹膜暗色,喙没有明显的粉红色,综合以上几点判断。

分布

繁殖于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东北部,越冬于东亚沿海地区。在中国为东部沿海省份的罕见冬候鸟,繁殖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东北极北部可能有繁殖

迁徙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