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椋鸟: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2024年5月6日 (一) 09:34的版本
编号 | 1166 |
中文名 | 灰背椋鸟 |
英文名 | White - shouldered Starling |
拉丁名 | Sturnia sinensi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椋鸟科 |
体长
17~20.5cm
生境
活动于开阔旷野中的稀疏林地、湿地周围的防风林及城镇郊区的林地等生境,尤喜树林附近的旱田。
习性
常集小群活动,迁徙时偶尔单独出现,常混群于其他椋鸟群中。树栖性,较少下地觅食。营巢于天然树洞、墙洞或裂缝中。
分布
地方性常见。繁殖于华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海南和台湾,部分为候鸟,在台湾及海南有越冬群体,迁徙季节常记录于东部沿海地区及海岛。
鸣声
鸣声沙哑而尖厉,集大群栖息时甚为嘈杂。
识别
较小的灰色棕鸟。雄鸟与其他椋鸟的区别为翼上覆羽和肩羽全白色。体羽灰色,页忍和瘦部偏白色,飞羽黑色,外侧尾羽羽端白色。雌鸟翼覆羽白色较少。幼鸟偏褐色。虹领区白色。
习性
性嗜杂,集群见食于开阔原野和庭院中的无花果树和其他开花结果的树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