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胸苦恶鸟: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小 (导入1个版本) |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2024年5月7日 (二) 07:57的版本
编号 | 277 |
中文名 | 白胸苦恶鸟 |
英文名 | White - breasted Waterhen |
拉丁名 | Amaurornis phoenicuru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鹤形目 |
科 | 秧鸡科 |
体长
28~33cm
生境
通常活动于海拔 1500m以下,喜长满芦苇或高草的沼泽、湿地、稻田、甘蔗地、河岸、水沟、红树林、潮湿的林缘地带等,也常活动于靠近人居的公园绿地和池塘。
鸣声
发情期的晨昏和夜晚常久鸣不息,鸣声响亮、嘶哑且哀婉,似“苦恶、苦恶、苦恶、苦恶”,可持续15分钟以上,因此得名“苦恶鸟”。繁殖期后较安静。
识别
较大、不易被误认的深青灰色和白色秧鸡。顶冠和上体灰色,脸、额、胸和上腹部白色,下腹和尾下棕色。虹膜红色,喙偏绿而喙基红色,跗跖黄色。
分布
南亚次大陆至东南亚。在中国,繁殖于北纬34°以南低海拔地区,常见留鸟或候鸟,分布于西南、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包括海南和台湾; 西北、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也有分布,但数量不及南方。
习性
通常单独活动,偶尔三两成群,在潮湿的灌丛、湖边、河滩、红树林和旷野中走动觅食。
迁徙
部分迁徙白胸苦恶鸟在其分布范围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定居的,但北部种群会向南迁徙至小巽他群岛,并延伸至阿拉伯地区,在阿曼记录到13只(10月至1月),阿联酋记录到1只(11月),也有1只在也门出现(3月)。冬季鸟类在苏门答腊出现(11月至4月)。关于来自最北繁殖区的迁徙范围和出现的季节性尚不清楚;物种目前向日本北部扩张,表明其迁徙能力;曾在小笠原群岛东部记录到该物种。(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