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燕鸥:修订间差异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导入1个版本) |
2023年8月5日 (六) 15:30的版本
编号 | 419 |
中文名 | 普通燕鸥 |
英文名 | Common Tern |
拉丁名 | Sterna hirundo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鸻形目 |
科 | 鸥科 |
体长
31~38cm
翼长
77~98 cm
生境
栖息于内陆河流、湖泊、沼泽、池塘等湿地生境,也见于滨海、河口湿地。
鸣声
连续的、较尖厉的“jiyu”声。
识别
顶冠黑色的燕鸥。尾呈深叉形。繁殖羽整个顶冠黑色,胸部灰色。非繁殖羽翼上和背部灰色,尾上覆羽、腰部和尾羽白色,额部白色,顶冠具黑白色杂斑,枕部最黑,下体白色。飞行时,成鸟非繁殖羽和成鸟的特征为前翼缘近黑色、外侧尾羽羽端偏黑色。第一冬鸟上体偏褐色,翕部具鳞状斑。喙为全黑色(冬羽)或喙基红色(夏羽),跗跖偏红色而冬季较暗。
分布
繁殖于北美和古北界,越冬于南美、非洲、印度洋、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在中国为常见夏候鸟和过境鸟,指名亚种繁殖于西北地区,longipennis亚种繁殖于东北和华北东部,tibetana亚种繁殖于华北、华中、青海和西藏,后两个亚种迁徙时途经华南、东南、台湾和海南。
习性
喜沿海水域,有时见于内陆淡水中。停歇于突出区域如浮台和岩石。飞行有力,从高处俯冲潜入海中觅食。
迁徙
洲际性迁徙 古北界鸟类在8月底至10月迁徙南方,3月至4月返回。欧洲鸟类迅速通过西北非洲沿岸迁徙至非洲西部和南部过冬,其中少数鸟类可能留在伊比利亚半岛附近。最北部的繁殖鸟类迁徙至更南方过冬。在东北非洲,尤其是来自欧洲的鸟类大量迁徙,一些鸟类通过大裂谷内陆迁徙。来自黑海地区的鸟类在索马里有记录。在南非西海岸,提名种群在冬季常见,少数鸟类也到达澳大利亚西部。中亚的鸟类在印度次大陆的海岸过冬,而南亚的鸟类从印度东部到马来西亚过冬,少数鸟类到达纳塔尔。中国的繁殖鸟类迁徙至中国和东南亚的海岸,而东北亚的鸟类经过日本和菲律宾迁徙至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北美的鸟类沿大西洋海岸迁徙,通过西印度群岛到达圭亚那,10月下旬开始过冬,主要在巴西至阿根廷之间过冬;另一些鸟类迁徙到中美洲的太平洋海岸,南至秘鲁南部,有些鸟类甚至过冬至加利福尼亚湾北部。来自新大陆的繁殖鸟类偶尔也会横渡大西洋:在纽约的长岛上标记的一只鸟在西非被找回。(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eds),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