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水鸲: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
小 (导入1个版本) |
2023年8月6日 (日) 07:18的版本
编号 | 1296 |
中文名 | 红尾水鸲 |
英文名 | Plumbeous Water Redstart |
拉丁名 | Phoenicurus fuliginosus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LC |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 - |
CITES | - |
目 | 雀形目 |
科 | 鹟科 |
体长
12~13cm
生境
活动于山地溪流与河谷沿岸,尤以多石的林间或林缘地带的溪流沿岸较常见,也出现于平原河谷和溪流,偶尔也见于湖泊、水库、水塘岸边。繁殖海拔高至3600m,低至平原地带。
识别
两性异型的小型红尾鸲。雄鸟腰部、臀部和尾部栗褐色,体羽余部深青灰蓝色。与其他大部分红尾鸲的区别为无深色中央尾羽。雌鸟上体灰色,眼圈色浅,下体白色并具灰色羽缘形成的鳞状斑,臀部、腰部和外侧尾羽基部白色,其余尾羽和两翼黑色,翼覆羽和三级飞羽羽端具狭窄白色。与小燕尾的区别为尾不分叉、顶冠无白色且无翼斑。雄雌鸟均具持续而明显的翘尾动作。幼鸟上体灰色并具白色点斑。affinis亚种雄鸟尾上覆羽棕色,雌鸟尾部白色较少,下体鳞状斑仅见于腹部中央。
分布
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和中南半岛北部。在中国为海拔1000~4300m间湍急溪流和清澈河流处的常见垂直迁徙鸟,fuliginosus亚种见于西藏南部、华南大部和海南并北至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affinis亚种见于台湾海拔600~2000m地区。
习性
单独或成对活动。几乎总是见于多石的溪流和河流两旁及水中砾石上。尾部常摆动。在岩石间快速移动。求偶炫耀时停在半空中振翅,尾部展开,并作螺旋状飞行回到停歇处。领域性强,但常与河乌、溪鸲和燕尾等混群。
鸣声
鸣唱为尖锐的金属铃音“striiiitriiii-triiii-triíííh”,通常持续2秒,音调逐渐升高,重复4~7次;示警时发出急促的“ziet,ziet”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