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鲟:修订间差异

来自生物多样性知识平台

meta>Unknown user
无编辑摘要
 
(导入1个版本)

2023年9月2日 (六) 12:06的版本

序号 383
中文名 长江鲟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硬骨鱼纲
鲟形目
鲟科
拉丁名 Acipenser dabryanus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
英文名 Yangtze Sturgeon
IUCN红色名录等级 EW
CITES 附录II
体长 75 - 105cm
体重 4.5 - 12.5kg
类型 水生野生动物
备注 原名“达氏鲟”

形态特征

体长梭形,胸鳍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头呈楔头形。吻端尖细,稍向上翘。鼻孔大,位眼前方。眼小,均位头侧中央部。口下位,横裂,能伸缩,上下唇具有许多细小突起。吻的腹面具2对长触须,其长约等于须基距口前缘的1/2。鳃裂大。鳃耙多且排列紧密,薄片状。背鳍1个,后位,起点在腹鳍之后,近于尾鳍。臀鳍起点稍后于背鳍。胸鳍位低,位鳃孔后下方。腹鳍后缘凹形、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幼鱼皮肤粗糙,成体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光滑面。体具5纵行骨板,背鳍前面有9-14块,第一块骨板不特别大,背鳍后有1-2块;体侧骨板31-40块;腹侧骨板10-12块;臀鳍前后各有1-2块大骨板。成熟鱼额、顶骨在背中线上彼此紧接或相嵌,不留颌、顶骨间缝(或间孔)。脊柱结构上,有27枚左右完整的壳状椎体;在两枚基背片之间只有1枚间背片。尿殖管结构上,长江鲟的内输卵管游离部分较长,后端有小孔,雄体有细长的内输卵管盲管。 体背部和侧板以上为灰黑色或灰褐色,侧骨板至腹骨板之间为乳白色,腹部黄白色或乳白色。


栖息地

长江鲟属于淡水定居性鱼类,略有集群,是一种广温性鱼类,生活适应水温范围1-32℃。天然环境中长江鲟喜欢在较暗的底层缓流水体中活动,经常栖息在8-10米的江河浅水区,底质为沙质或碛滩,有较多的腐殖质和底栖生物。在岩礁、沙底、卵石区域游动、觅食。冬季在有缓流的河道中越冬,立春后在江水回温至12℃以上时开始溯水上游到长江的干支流摄食产卵。


繁殖

自然界中长江鲟雌鱼性成熟年龄为6-8龄,体重9-15.9千克,雄鱼性成熟年龄为4-7龄,体重4.5-12.5千克,生殖期有春、秋两个繁殖期,春季(3-4月)和秋季(11-12月),产卵适宜水温16-19℃,绝对怀量6.0-13.0万粒,卵径2.8-3.5毫米。性成熟的雄鱼比雌鱼小,体色也较深。性成熟的长江鲟在繁殖季节会沿江上溯至长江宜宾以上江段进行产卵繁殖,长江鲟的卵为沉性和黏性卵,卵粒粘附在产卵场的石滩底发育。


地理分布

在20世纪中叶之前,一直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支流,上溯可达乌江、嘉陵江、渠江、沱江、岷江及金沙江等下游。2019年野外灭绝,分布于长江中上游,以及与一些支流的汇合处。然而,在河流中观察到的大多数个体来自大规模释放。


参考文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M]. 北京 : 海峡书局,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www.cites.org.cn/citesgy/fl/202302/t20230227_734178.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www.yyj.moa.gov.cn/gzdt/202102/P020210205564727206658.pdf